“绿色消费国际研讨会暨中国环境标志25年主题活动”2019年10月25日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本次主题活动由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主办,中环联合认证中心承办,旨在交流国内外绿色消费优秀实践经验,对推动和践行绿色消费发挥宣传引导作用。
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司长邹首民认为,25年的实践证明,环境标志制度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资源能源节约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经过25年的发展,中国环境标志形成了包括标准制定、认证检查和质量保证等完整的管控体系,产品涉及汽车、建材、纺织、电子、日化、家具、包装等多个行业,形成101大类产品标准,涵盖了93万多种型号产品,目前环境标志产品年产值约4万亿元。
据介绍,中国环境标志是引导社会、公众、企业不断改进环境行为,促进可持续消费、推动绿色发展的有效手段。该计划自1993年启动至今,已成为中国消费领域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有效措施,并在国家推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消费等相关文件中多次被提及。
活动期间,两个分论坛同时进行。分论坛一为绿色消费国际研讨会,是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在绿色消费与生产课题组下设立的绿色消费专题研究会议;分论坛二主题为“环境标志—链接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各方代表就环境标志与绿色采购、绿色供应链与环境风险管理等话题展开讨论。
同时,会议还发布了《中国环境标志公众影响力报告》和《2017-2018年度环境绩效报告》。影响力报告显示:有70.95%的受访者知晓“中国环境标志”,有82.06%的受访者愿意为“中国环境标志”认证产品支付同等甚至更高的价格。这充分说明了环境标志已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环境标志可以在低碳、绿色、循环、健康以及企业诚信和社会责任方面承载更多内涵,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大协同”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另外,绩效报告披露:在水污染减排方面,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2018年减排总磷4574吨,相当于2018年全年长江流域城镇污水总磷排放量的10%;在节约能源资源方面,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2018年节能量179.98亿千瓦时,相当于北京市年用电量的15.9%;节水1.31亿吨,约占北京市2018年生活用水量的8.76%;减少塑料原料消耗1.14万吨,节省纸浆132.29万吨,再利用鼓粉盒和喷墨盒共2500万只。环境标志认证工作的开展对中国的生态环境改善产生了积极影响。